返回

第305章 万国来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05章 万国来朝 (第3/3页)

,朝鲜国不得不如数上贡,国内却几乎没有足够的战马,以至于顶级的贵族也只好用牛车来代步。

    不只如此,大明朝贡体系之中,看似好像大明在吃亏,藩国献上各国的奇珍,如倭国送上倭刀,朝鲜国进献战马和人参,其他诸国,特产各有不同。

    可真正握有定价权的,却是大明。

    在大明眼里,你朝鲜国的马,值钱吗?

    倭国的倭刀,不就是一口刀,能值几个钱?

    给你一两银子,爱要不要,不要拉倒!

    而大明对于各国的赐予,依旧还是自己定价,我这丝绸你在市面上都买不到,我这瓷器更厉害,没有百十两银子,你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太祖皇帝以驱逐北虏起家,一辈子都没吃过别人的亏,他所设计的朝贡体系,大致就是如此,收藩国实物,以较低价格来充实自己,与此同时,再赐予对藩国而言较为稀有的丝绸、瓷器等物。

    看上去,这是一笔吃亏的买卖,可实际上呢,丝绸、瓷器,不过是奢侈品而已,而各国的药材、战马、刀剑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资,充实进了大明的军队。

    甚至是异国美女,都可以充实后宫。

    而在定价权又被大明完全掌控,在这种情况之下,所谓的朝贡贸易,诸藩国看似占了大便宜,你看,你拿不值钱的马、刀、药材,换了我大明稀有的丝绸和瓷器,显得我大明天子隆恩浩荡,德被四海。

    至于为何朝贡体系总给人占了巨大便宜的感觉,究其原因,要看是谁掌握了话语权。

    当然,朝贡体系也不是完全没有毛病,有时候也经常会有玩崩的时候。

    当初瓦剌人彻底和大明反目,就是因为瓦剌人和大明互市,他们急需烧饭用的铁锅,需要大量的茶叶,可大明却认为铁锅乃是铁器,不能给你。

    哪怕多给你点丝绸和瓷器,可瓦剌人在那天寒地冻的大漠,他们不需要丝绸,穿丝绸会冻死的。

    至于他们带来的牛马,定价也是大明说了算,以至于每一次互市,双方的冲突便不断,冲突完了,回家召集兵马,就想要抢,双方大打出手一番。

    打完了又回到谈判桌上,继续互市,大明依旧不肯卖铁锅,认为这是资敌,瓦剌人觉得我要烧饭吃,没锅不成,没有足够的茶叶,肉食难以消化,我拿这么多牛马来,你卖我这个?

    凭什么我们的牛马不值钱,你们的丝绸、瓷器就这么值钱了,别跟我提文化,文化又不能当饭吃!

    于是,又是一通乱打。

    与此同时,海外诸国,也渐渐回过劲来,不对啊,大明赏赐的丝绸和瓷器,好是好,可真的值这么多银子吗?

    于是乎,走私业便昌盛了,人们发现,即便有人冒着杀头的危险去走私,走私出去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居然也比朝贡中换来的丝绸、瓷器价格要低廉,其中竟有巨大的套利空间。

    这里面的门道,朱祁镇最清楚。

    大明的皇帝,从朱元章开始,就没一个是单纯的,这一套朝贡体系的创制,本身就兼顾了削弱藩国,而强壮自己的本意,可掩盖在这个目的之下,掌握了笔杆子的大明翰林们,同时进行不断的润色,却总是表现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样。

    至于后人们如何理解和解读,修史之人是不在乎的,总的来说,我大明吃亏了。

    我这么多昂贵的宝货,换来不值钱的战马、倭刀、药材、香料、象牙,还有朝鲜国进贡的美女,亏的裤衩子都没了!

    朱祁镇收回思绪,关于朝贡体系究竟好还是不好,后面肯定是要完善的,至少可以显得我大明天朝上国的地位。

    就比如随着彭清一道而来的三十二国的使臣,就很给面子。

    虽然这些国家的水份很大,有些不过弹丸之地而已,可人家肯主动归附,就显得很有诚意。

    朱祁镇点了点头,正色道:“彭卿家出海,居功至伟,授东阁大学士,钦差巡海正使,总镇西洋之事!”

    …………

    ps:关于下西洋,一直想认真写点东西,但是又感觉内容太空洞,因为这是一本,不是史书,所以这部分可能会精简一下,后面还是以剧情为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