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yetianlian.net
第两百六十五章 博弈 (第1/3页)
其他地方厂矿的职工可以把株江厂的实际当家人认错,当他们的诉求却是很正确的,其他地方的领导眼见于此更是乐开了花。
这是什么?
民意呀!
当领导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正好借着这股民意把手上那些老大难的企业一股脑的丢给株江厂,少了包袱不说,这些工矿企业要是盘活了,虽然赶不上株江地方那么活力强劲,但也能有个很大提升。
于公于私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为什么不做?
问题是有人上赶着塞包袱,温大伟却实在是没法收,也不能收。
经过两年多的消化和整合,株江厂总算是把株江地方塞进来的工矿企业消化完毕,并完成了向船舶制造转型,实现了产业链的贯通。
看上去是顺风顺水,毫无波澜,可实际的情况却是几次株江厂都险些因为消化不了那些沉重包袱而扑街。
这从株江厂成立以来,几次主营业务的转型就能看得出来,杂七杂八的干了不少,实际上就是在找如何能够把那些老大难的包袱企业盘活。
别以为温大伟真的想干船舶制造。
上辈子搞了二十多年船舶制造的他很清楚这种重资产行业弊端有多么严重。
特别是行业周期的波动,整个行业都会陷入低谷,怕都爬不出来。
至于转型就更不用说了,两辈子加在一起温大伟也没听说那个船厂转型成功的,没办法,妥妥的大型重工业,别说转型了,调个头都难。
想要活下去,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在船舶制造领域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用硬核的技术实力一步步的碾压那些可爱的友商。
稍微停下脚步,那对不起,航运业的周期定律一定会教你怎么做人。
但当时温大伟没办法,一些轻工类产品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多人,2800多张嘴呀,总不能让他们都吃干饭吧?
加上株江厂靠海,邕江又筹建株江港,趁着航运业目前处在一个上升周期,正好能把株江厂的包袱全能盘活。
当然,这其中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