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三五章 俸禄三百石(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三五章 俸禄三百石(二) (第2/3页)

起过董河东地事情。听人说,薰河东如今还驻扎在宛县呢……

    凉州,熟悉那些羌人地习性,且麾下又有精兵悍将,先生称之为虎将。若由他出兵平叛,想必那些反贼定然是指日可破。”

    汉帝闻听,眼中透出喜色。

    “还是阿母能为朕分忧。”

    汉帝对十常侍的宠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地地步。对张让称之为阿父,对赵忠称之为阿母,不仅仅是满朝文武知道。就连阳城内的那些市井小民。也都有耳闻。

    袁隗睁开了眼,眸中有厉芒闪现。

    “大将军,若非今日的事情,朕还险些忘记了……董卓立下大功,为何没有封赏呢?”

    袁隗抢先站出来,“皇上。此非大将军的错。实乃老臣的疏忽。早些时候。大将军曾提起过对薰卓的封赏。只是因薰卓的身份缘故,老臣也有些犹豫。不知如何呈报。”

    “身份缘故?此话何解?”

    “那董卓本是凉州六郡良家子的出身,没有任何功名,封赏太过了,恐怕不好。”

    “功名,功名……”

    刘宏突然发火了,“尔等都有功名在身,这全天下地孝廉、茂才更多不胜数,可谁能为朕分忧,谁能为朕平定反贼?你既然不好呈报,那就不用再呈报了,朕自有主张。”

    一句话,说的满朝文武脸通红。

    袁隗看了何进一眼,而何进则感激的朝他点点头。

    意思是说:太傅,你这个人情,我心领了!

    “传旨下去,董卓功勋卓著,乃我汉室栋梁。封其为前将军,东乡侯,令凉州刺史,总督凉州军政,务必要尽快平定凉州之乱。赵忠,你立刻派人前往宛县,责令董卓尽快动身。”

    “老奴遵旨!”

    “皇上,不可……”

    王允站出来,大声说:“宛县距离凉州尚有路程,有道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董卓就算现在领旨,只怕……臣保荐一人,冀州刺史卢植,颇有才干,更一举平定冀州叛乱,文武双全。可命卢植领兵挂帅,冀州距离长安不远,可命他平定三辅,总督凉州。”

    “这个嘛……”

    刘宏有点犹豫了。

    卢植这个人,才干是有的,而且当初还是老师蔡所推荐,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

    张让突然开口:“皇上,老奴也以为,卢子干最为合适。”

    这句话一说出来,令满朝文武感到奇怪。怎么张让今日变了性子,和王允等人一个鼻孔出气?

    “哦,阿父也觉得卢植合适?”

    “槐里侯卢植的确合适,且其人也颇为忠心,确实如王议郎所说的那样,文武双全。”

    不知为何,袁隗、何进还有王允,心里都咯噔了一下。

    张让耷拉着眼皮子,面无表情的说:“卢植先定冀州,而后有平定青、幽、兖三州之乱,其功勋可谓是无人出其左右。民间甚至有民谣唱: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卢植兮复安居……老奴以为,卢植出兵,反贼当不攻自破。”

    毒,这老阉货真***毒!

    何进看着张让,心里道:你把那歌谣说出来,皇上还怎敢再用卢植?

    他对卢植倒是没什么好感。反正是个拉拢不得地家伙。反倒是王允,脸色顿时铁青。

    暗道一声:不好,只怕子干先生危矣。

    果然,汉帝一听这话,脸色就有点不一样了。

    当皇上地最怕什么?功高震主,权臣当道……卢植在民间有此声誉,且又是冀州刺史……天晓得他存了什么心思。若是卢植心思一歪,那可比太平道地破坏性大。

    “就这么说定了,由董卓任凉州刺史,总督凉州战事。太尉张温为车骑将军。统长水、射声二校,出兵长安,总督司隶战事……至于卢植,加封其为骠骑将军,择日返回阳,朕另有大用。冀州刺史一职嘛……”汉帝的目光,在百官之中扫过。

    “议郎王芬为冀州刺史,即日动身。执金吾丁原……”

    “臣在!”

    从武将序列中,走出一个魁梧的汉子,相貌堂堂。身材挺拔。

    汉帝刘宏道:“命你为并州刺史,即日启程,协助太尉平地北地胡人之乱!”

    一连串的旨意发出,不仅仅是让满朝文武措手不及,就连张让、何进和袁隗都没能反应过来。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

    刘宏又道:“任原幽州太守刘焉为益州牧,原皇室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即日启程动身。”

    州牧,早已经被废弃了多年。

    刘宏突然提出了这两个封号,似乎是在告诉那些臣子:我要加强皇权了。

    不等众人反应,刘宏就站起身来。张让连忙高呼退朝。随着刘宏一起。离开了大殿。

    很显然,刘宏这一招是经过反复考校,根本不给臣子机会反驳。

    等何进等人反应过来的时候,汉帝已经走了,只留下满朝文武,大眼瞪小眼的不知所措。

    ******

    当晚。大将军府内地密室中。何进暴跳如雷。

    “董卓欺我。薰卓欺我!”

    密室之中,坐着几个人。有大将军府地主簿陈琳。司隶校尉,大将军府兵曹掾袁绍,刚被招进阳,正等待安排地原济国相曹操,还有许攸、何颙、荀爽等人。

    此外,还有一张新面孔。

    此人是何进新招揽的名士,同时荀氏八龙之一地人物,姓荀名攸,表字公达。

    这些人静静的坐在密室中,一言不发。

    待何进发完了火,袁绍这才开口:“大将军,如今皇上旨意已下,恐怕想要改变,已经不太可能了。不过,那董卓在宛县等候了几个月,想必也是等急了,才会……”

    “本初,你这是在责怪我吗?”

    袁绍吓了一跳,忙起身道:“绍怎敢责怪大将军?只是前些时候,绍往宛县劳军时,曾和董卓有过一席谈话。当时他颇为感念大将军往日对他的提携,甚至说,若无大将军,就没有他董仲颍。可见,此人还是念旧的,否则也说不出这样的话。”

    曹操眼睛一睁,看了一眼袁绍。

    他和袁绍早年就认识,套用一句现在的话,那叫发小。

    想当年,他和袁绍在阳的时候,都是勇武任侠之辈,也一起干过很多荒唐事。

    他见过董卓,说心里话对董卓还颇有好感。

    与心腹谈起董卓的时候,曹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