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91章 白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91章 白塔 (第3/3页)

    饭很简单,蒸的土豆和玉米,然后就是一点稀粥。

    粥是小米加黑豆煮的,撒了点盐。

    带皮的土豆蒸的皮都裂开,玉米也是老玉米。

    村民诚惶诚恐手足无措,想要穿着补丁衣服的妻子重新做饭,可家里也没什么东西。

    “不用忙乎,你们看着面生,应当是新安置落户在这的吧?”

    “小的原是东平州的,黄河改道,现在那里都成了东平湖了,举家逃难,幸好圣人仁慈,朝廷救济,后来还安置到了这里,变价认买了六亩地,现在生活挺好。”

    朱以海打量着这房屋,黝黑的土墙,上面是新搭的茅草顶,很明显这是原来村民倒塌烧毁的房屋,残垣断壁上新修盖的房子,因陋就简,房屋不大也很低矮,狭小的门窗虽有利防盗,却使屋里昏暗无光。

    不大的灶房里也是厨房,一边还是猪栏,里面养着猪崽。

    据村民说,这四头猪崽其实都是庄上给他们的,协定一年,每头猪给十二车粪,等猪卖了再给猪崽钱,也不要利息。村民们养这猪,一年也还能有些富余。

    朱以海直接拿起有些污渍的木碗,自己装了碗稀粥,给秦王和汉王也各装了碗,两兄弟回过神来,不敢接。

    “客气什么,你们当吃的下这个吧?”

    “嗯,我们以前在关外经常饿肚子,这已经是很好的了。”

    那农民也在一边讨好道,“是啊,这小米大豆粥很好喝的,还加了细盐,蒸的玉米和土豆可香了。”

    “我们以前在东平老家,可没现在这么好生活,不知道陛下来,要不就杀鸡煮蛋。”

    朱以海倒觉得他说的是实话,明末两极分化严重,官僚士大夫那过的是万分惬意,甚至锦衣玉食,但许多底层的百姓却连湖口都难,能够一天两顿填饱肚子,哪怕是稀粥菜粥也是万分满足了。

    这个村民从难民到现在安定于此,有三间旧房,还有六亩田地,有妻子,还有四个儿女,对他而言,现在的日子已经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男耕女织,再去庄园帮工做事,甚至大点的两个儿女也能在庄园做工赚一份工钱,一月能赚到一两多,这样下去,两三年,就能有一笔积蓄,到时盖几间新房,给大儿子娶个妻子,再努力两年,又能给大女儿攒好嫁妆,找个殷实点的人家嫁了,这生活满是奔头啊。

    官员们看不上的那低矮房子,小米大豆稀粥,还有那蒸土豆玉米,但对这村民来说,这就是他们满足的幸福温饱生活了。

    朱以海喝粥,觉得煮的不够浓稠烂湖,蒸的土豆更是有点噎喉咙,但他没嫌弃,还是大口吃着,秦王和汉王倒是一点不嫌弃,这比他们为奴六年吃的好太多了。

    一群随驾大臣们只能站在一边看着,朱以海给他们拿了玉米土豆,每人分了一块,“都尝尝,五谷杂粮,好东西。”

    没有水和稀粥,好几个优越世家出身的官员,被蒸土豆噎的差点翻白眼。

    朱以海吃完这顿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饭。

    坐在那里又询问了这家人的一些具体情况,他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不停的感谢着皇帝,甚至要跪谢。

    “老大多大了?”

    “大儿子十六,大女儿十五,现在都在庄上做事,大儿养猪,大女织布,一月都能拿到一块银元呢,感谢圣人厚恩。”

    朱以海看着有些拘束腼腆的两个年轻人,略显饥瘦矮小,但眼神纯朴。

    “如果老汉你愿意,可以让两孩子跟我走,朕安排他们跟在秦王身边做事,每月给两块银元,另包吃穿住,如何?”

    那汉子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半天。

    回过神来后,立马就拉着儿女对着朱以海跪下了,千恩万谢。

    “都起来吧,朕给他们引条路,但以后就看他们造化,若是表现好,以后可以送去御营或军校的。”

    最后离开时,朱以海还特意送这户人家一头小牛。

    “好好养,养个一年多,就能教犁耕地了,这还是头母牛,过两年还能再下牛崽,到时母牛养着耕地,下的牛崽就能卖钱。一年一只,也能帮衬家用不少。”

    这家人如做梦一样,也不知道怎么突然天上就跟掉馅饼似的砸到了他们头上。

    大儿子大女儿一下子就被皇帝看中,选去给大皇子做事,一人一月两块银元呢,更别说还是在皇子身边做事。

    而皇帝一顿稀粥杂粮饭,就送他们一头牛崽。

    “白塔寺村以后就没寺了,就叫白塔村吧。这寺以前是先皇所修,这庄子也是先皇传给朕的,你们居住在这里,也是朕的邻居,以后遇到什么事情,尽管找庄头帮忙,若是他们处理不了,还可以上报给朕。”

    离开时,那少女少女姐弟俩,一人背了个破包袱,装着几件旧衣服,对着惜惜不舍落泪的父母下跪告别。

    朱以海对大儿子弘甲道,“以后他们姐弟就跟着你了,这是穷人家的孩子,也还很朴实,你好好待他们,他们也会对你忠心耿耿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