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关西七卫叶尔羌 (第2/3页)
朱以海看到她脸色不好,于是牵起她的手在手里抚着,
“好了,朕不该说这么重,不过有些观念确实得改一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不是好事,更别说这把脚硬生生缠的那么小了。你现在怀孕在身,身子重,后宫的事情,我让陈贵妃和阮嫔协助你打理,这些蒙古野蛮女子,朕把她们先安排到郊外的行宫,让桑榆领一些女官,好好的教导他们礼仪和官话等,免的天天在宫里闹腾,影响到你。”皇帝这温柔的语气,让张皇后心里又不免感动,眼泪都忍不住掉落下来了。
闹腾一天。那点宫田倒是都种好了,红薯、玉米,还有大豆、瓜果等,阿奴等虽然草原来的,身体强健,可也没挖过土种过地,这挥着锄头忙碌一天,也一个个累焉了。
当天朱以海便没让她们回宫,而是直接就安置到行宫,还叫来了王桑榆,又把曾英的羌族妻子董琼英也叫了来,董琼英那也是有名的土司女,勇猛能战,带过女营,救过曾英,后来结为夫妻,仍领一个蛮族女营,协助曾英打张献忠,如今也随曾英在京。
朱以海早前也有过计划,练一些女兵,这样取代些太监,太监阉割那就是一辈子的事了,女兵们也可以跟宫女一样,服役几年也能出宫嫁人生子。
晚上。朱以海特意把阿奴叫到他房间。阿奴有些无精打采,十分疲惫的样子。
“坐,朕听说当初你父亲车臣汗曾与巴图尔珲台吉指腹为婚,当时两人妻子都有孕在身,后来生下的便是你和僧格?”
“陛下会说蒙古话?”阿奴有些意外。
“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朕尚年少为鲁藩镇国将军时,除了学习四书五经兵法战策外,也学过蒙古、后金、朝鲜、倭国甚至是西班牙、英国等语言、文字。起源于你们瓦喇的《江格尔》这部英雄史诗,我就很喜欢,这史诗里的部落首领江格尔、红色雄狮洪古尔,智多星阿坦策基这些草原英雄,我非常喜欢。阿奴当然也学过江格尔,这可是起源于卫拉特的英雄史诗,几百年来几乎传遍了整个蒙古。讲述的是以江格尔为首的十二名雄狮大将和数千名勇士,为保卫宝木巴家乡而同邪恶势力进行艰苦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做为说唱叙事诗在卫拉特蒙古人中流传数百年时间,最后传遍所有蒙古部落,到此时,其内容更是不断增加,已经充盈到将近十万行。卫拉特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人几十年前远走伏尔加河下游定居时,也把这史诗带到了里海北岸,传往欧洲。这部史诗对于蒙古人,尤其是卫拉特蒙古人来说,就好似中原的三国演义或是史记,深受喜欢。阿奴打小就喜欢里面的那些勇士们的故事。朱以海见她好像不信,便用蒙古话跟她聊起了江格尔里的故事,他确实很熟,而且他跟阿奴讲的时候,还用上了点单田芳老师讲隋唐的那种语气节奏,熟悉的故事,不同的讲述方式,阿奴在这异国他乡都听哭了。听着听着,她也忍不住站起来开始吟唱,还开始跳舞。江格尔是草原史诗,传播方式本就是吟唱,没有具体的文字,就是口口相传,甚至据说因为太长,所以很少有人能够演唱完。阿奴的嗓音很好。
“没有衰败,没有死亡,一切万古长青,那里的人们永远像二十五岁的青年那样健壮。在宝木巴,寒冬像春天一样温暖,炎夏像秋天一样凉爽。孤独的人来到宝木巴,就能人丁兴旺,贫穷的人来到宝木巴,就能富庶隆昌。在宝木巴这个地方,人们的财富均衡了,贫富的界线消亡了·······”史诗里的宝木巴是个理想国,一个蒙古人心中的乌托邦。
朱以海也跟着和唱起来。阿奴唱着跳着,最后伸手把朱以海一把拉起,一起跳了起来。
自来到中原几个月后,虽然这里有堂妹,还有其它卫拉特的族人,甚至有自己部落带来的侍女奴婢,可这里与草原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尤其是被关在那狭小的宫里,更让她憋的难受。
她每天都思念家乡,怀念草原。没有一天是快乐的。可是今晚,她却头一次觉得那个陌生的皇帝丈夫,原来陌生却又让人熟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