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章 回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章 回响 (第2/3页)

长期暗中资助并参与传道活动,还是难逃抄家流放的下场。

    这也是大多数牵涉到大云教的地方人家,通常的处理结果之一。据说,那位贵为扬州都督的大人物,也毫不犹豫处死了一名宠妾,仅仅是因为她为了求子,而被诱使暗中加入了大云教的轨仪当中。

    因此也在日常当中,以枕边人的身份,有意无意泄露了不少相关消息。而扬州府内外的其他豪门大族、富室巨贾、官宦显贵之家,同样也有不少后宅的妻妾奴婢、亲族子弟,骤然意外暴病而亡的。

    或者说,在查抄大云教信徒的过程中,成了扬州府及周边的地方官吏,一场变相瓜分各种利益的盛宴;虽然明面上被查抄的家当和产业都要没官,但各种潜在利益空白,却足以令人吃的满嘴流油。

    因此,除了已经被瓜蔓抄追拿出来,只待明典正刑的中上层人物之外;足足还有数千人被判处,流放三千、六千和九千,乃至发往边疆充当苦役;而岳丈为首的苏氏一家,就在流放六千里序列中。

    当然了,自从泰兴改新之后,朝廷对于这种刑罚体系中的人力资源,就有了更加周密和完整的规划。流放三千里,还有机会留在国内的边远州县;但是流放六千里以上,那就基本要在诸侯外藩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九州屏藩和外域征拓的诸侯们,也是乐于接受这些来自中土的流徒。毕竟相对于统治之下的番夷各族,这些流徒是地地道道的唐人,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和稳固统治的根基。

    至于这些流放唐人本身所存在的大多数问题,放在域外或是边境之地,就根本无足轻重。相比这些诸侯外藩治下,纷繁复杂、牛鬼蛇神乱舞的信仰和族类,这点大云教的残余影响,反而不算什么。

    事实上,在当年梁公主持之下,分藩海内诸侯的盟誓中,有专门针对华夷之辩的严格规定和细则;因此诸侯外藩一旦被认定,有持续夷化的倾向和趋势,就会遭到相应制裁,乃至剥夺诸夏的身份。

    而这也意味着,不但失去了来自中土国内的大义名分,物产人口输出和海陆贸易的渠道;还丧失了盟誓之中,诸夏之间不得相攻的保护性条款;沦为周边的诸夏势力之间,任人鱼肉的瓜分对象。

    故而,无论如何这些诸侯外藩家门之中,怎么内斗和侵轧、争端不休,都尽量不会去触碰这条最后的禁忌底线;或者说,任何主君在作出昏聩荒唐的决定之前,就率先被臣下或诸夏干涉军所推翻。

    但是,想要在胡夷环绕的域外之地,维持诸夏的风貌和传统等标准,就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既需要足够数量来自中土的移民填充,也须有有足够的学识和书籍支持,来完成移风易俗的渐进过程;

    因此,来自地方殷实富足,文风鼎盛的淮扬之地的获罪流人;就是这些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