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 羽书无路达深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章 羽书无路达深宫 (第2/3页)

来断我等后路。”沮授在旁赶紧补充道。

    “虽然无须担忧对方来攻,但也不能放着不管。”许攸正色言道。“尤其是钜鹿泽南面这七八个县,不顺势取下来,岂不可笑?”

    “关键是邯郸,我军虽然兵众,却亦当如猛虎搏兔,用尽全力,此时分兵未免不妥……”陈宫还是坚决反对浪费兵力。

    “在下有一策,不用一兵一卒,便可尽取钜鹿半郡。”许攸拱手得意言道。

    “子远尽管说来。”袁本初不以为意。

    “请本初与我几十张盖了你车骑将军大印的空白委任状,再与我一曲骑兵做护卫,让我到钜鹿那边走一遭,访一访当地豪强坞堡、大户豪门……”

    众人瞬间醒悟,许子远这是要去卖官,可能还要顺便捞一笔……但却无人反对。

    毕竟,这个方案是绝对可行的,而这厮此去也算是公私两便了,只要也确实能够让钜鹿方向的董昭陷入麻烦,这又算什么呢?

    “我立即予你!”袁绍稍作思索也干脆答道。“钜鹿那边的事情就交给子远了。”

    “多谢……明公了。”许攸眉毛一挑,不免得意,却居然难得换了称呼。

    不过就在这时,逢纪却又忽然想起另外一件事情:“说到各方万全,兖州那里如何说?若是邯郸这里轻松而下,卫将军会不会干脆弃邯郸,转而驱关中精锐直扑陈留?而且,曹孟德那边又怎么讲?他现在不尴不尬,卡在豫北,难免心生怨气吧?若是届时非但不能替我们阻挡一二,反而倒戈相向,又该如何?”

    袁绍和陈宫闻言,俱皆皱眉。

    要知道,别人不知道,袁本初其实是很清楚袁公路是个废物的,所以当日用策的时候,他其实是有些心理准备的。

    但是废物到如此境地,也是他万万没想到的——连孙坚一个手下武夫都控制不住,弄的他本人岌岌可危不说,还连累到了自己身上!故此,此时此刻,袁绍也不知道该如何向曹操交代,但如果不交代的话,逢纪的提醒就需要主意了,因为曹操这个原本作为兖州屏障的人,说不定就会成为大麻烦!

    毕竟,曹孟德与他袁本初是发小不错,可与公孙文琪也是至交!

    “不用管陈留。”眼见着袁绍皱眉,陈宫也要请罪,已经跃跃欲试的许攸却不以为然起来。“孟德绝不会放任公孙文琪直入兖州的,更不会直接倒戈相向……”

    “子远有什么说法吗?”袁绍不由心中微动。

    “能有什么说法?”许子远捻须冷笑一声。“权之一字,甘之如饴,但凡尝过的人又有几个会真的放下?曹孟德也好、刘玄德也好,还有那孙文台也罢,都是当世英雄,这种人固然有他们的能耐和品性,可既然如今事实上已经割据了地方,成为了一方之主,那不管之前依附于谁,又与谁私交甚笃,就都没了意思,就都只会想着自己能如何如何……对他们而言,这一次,恐怕巴不得本初你与文琪在河北大战个七八年才决出胜负,然后他们趁机扫荡中原,再回头来一决雌雄呢!又怎么会放任一方如此轻易掏了另外一家的后路呢?所以说,陈留那里,只是照常布置便可,真要是彼处势弱,曹孟德一定会北出陈留,助本初你一臂之力的!而且反过来说,若是本初你有一日真的破邯郸、出太行,准备入上党,攻太原,反而一定要在兖州严加防备才是!”

    灯火之下,袁绍与堂中诸人俱皆沉默,而隔了许久,其人方才缓缓颔首:“子远所言甚是,天下割据之势已成,心中须有各为其志、各为其主,亲旧相攻、兄弟对垒的觉悟才对……不过,若是将来孟德他们愿意拱手而降,我这里总是有他一个去处的!”

    “此一时彼一时也!”许攸闻言愈发嗤笑。“本初今日是见孟德势弱,方才如此大方,若是将来其人势起……你便是赢了,也最多是一边流泪一边下令传首示众吧?”

    袁绍再度沉默,片刻后回过神来却是抛下这个话题,兀自下了定论:“诸君今晚所言,颇得我心……既如此,便以柔对孟德、为威凌张杨、河间以防、钜鹿以乱,最后出全军攻邯郸……诸位今日就都回去安歇吧,除子远外,咱们明日邯郸城下相见!”

    众人各怀心事,闻言皆不再多说,而是纷纷拱手告辞。

    翌日下午,天气正是燥热之时,袁绍却是真的不顾辛苦来到了邯郸城下,然后披挂整齐,复又擂鼓聚将,准备亲自都督分派战事。

    话说,此时袁绍军中,幕属以陈宫为首,兼有逢纪、辛评、辛毗、荀堪、郭图、陈琳、是仪、郗虑、国渊、彭璆等人;独立领兵之人,计有沮授、崔琰、文丑、于禁、鞠义、季雍、武安国、韩猛、高览、李乾、李进、吕旷、吕翔、赵宠、程武、田银、薛房……

    这些人,前者还算是来源驳杂,有些和袁绍的依附之感,后者却几乎全是青、兖、冀三州的地方实力派,而他们可能能力有高下,但在另一个时空里,有一个算一个,俱是史册可寻之人,并非滥竽充数之辈。

    当然,之所以能够聚拢这么多人,主要还是袁绍的地盘非常紧凑,交通方便(这年头的黄河因为金堤稳固、水情平和的缘故,反而是一条天然的输粮通道),所以其人不需要设置专门的留后,整个中枢班子都可以带在身边。

    实际上,就在袁绍正式发兵的同时,这些人中很多人的家眷也都随着袁绍的家眷一起搬到了邺城。

    不过,抛开各领方面之任的张颌、许攸,这里面也有特殊的缺失人物:

    譬如程昱,其人虽然受了中郎将的职务,却以年老多病为由,只派出了自己长子程武与本地大豪强薛房一起领兵至此……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程仲德是真的五十多了,按照这年头的看法是真的老朽,所以并无人有太多表示。不过,程昱依旧要在其家乡负责把守苍亭,这个地方是青州、兖州通往河北的著名通道,算是交通要点,兼有维护后勤的意思,所以并不算闲置。

    相对应的,公孙方、公孙犊叔侄的缺席就显得有些刻意为之了……这倒不是说之前袁绍卸磨杀驴,恰恰相反,这二人当时都获得了重用,全一跃而为两千石,公孙方成为了济北相,去济北安顿去了;公孙犊成为了中郎将,却是去北海领着之前的黄巾俘虏主持屯田去了!

    总而言之,官给的不小,赏赐也充足,也给了实职,却远远离开了平原与河北。

    当然,这里面还有沮授、崔琰二人的位置问题,而这个分派看起来有些荒谬,却又理所当然。

    原因很简单,袁绍和许攸在决心起兵割据之前,曾经细致议论过以后的方略的,袁本初自己心知肚明,公孙珣先行在前,所以他想要迅速席卷地方就要获得地方实力派的支持,而想要获得地方支持,就只能‘待人以宽’!

    所以,其部兵马,大部分是地方实力派领着各地方的兵马,隐隐有这么几分兵为将有的姿态。

    至于沮授、崔琰,虽然是世族出身,以智计、学问闻名,但也同样是地方代表人物,所以依旧让他们以将领身份,各领兵马——沮授加中郎将,领的是魏郡本地那一万降卒中的一半,而崔琰也在自己族兄死后也加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