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 桂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章 桂州 (第2/3页)

一等,唱名的时候天现瑞光,圣上都对他青眼有加,想必是有真材实学的。”

    王惟正哼了一声:“进士及第,会做诗赋有什么用?吏干要一年一年做亲民官积攒下来,不是熟读经书就行!”

    王惟正咸平九年二十七岁进士及第,由司户参军做起,判官、通判、知州一步步走上来,有资格不把徐平放在眼里。田绍忠却是个武臣,不敢随便评判文官,不好附和,乖乖闭上了嘴。

    他们的谈话徐平听不到,如果听到了说不定还觉得有道理。上任之前吏部有过专门的入职培训,虽然时间很短内容简单,基本注意事项却说清楚了。

    因为避刘太后父亲刘通的讳,此时的通判正式名称是同判,但除了公文上注意,私下里也没人斤斤计较。

    按照前世的印象,通判是州里的二把手,也就是副知州,经过培训之后徐平才知道远不是这么回事,最少这个年代还不是。

    通判源自随唐,但真正意义上宋朝的通判则是太祖收复荆湖时设置,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监视新收复土地上荆湖的旧官,号曰监州,经常凌驾于知州之上。太祖专门下诏,让通判不得独断专行,大事必须与知州联署才生效,这才算把通判的气焰压了下来。从此之后,随着地方的稳定,通判的地位渐渐降低。但此时还远不到副职的地步,应该算是州里的第二长官。硬要比的话,通判与知州的关系类似于他前代的市长与书记的关系。

    通判专管财政,其他事务也有权插手,本就为监视知州而设,所以有监察权和单独上奏的权力。尤其是在武臣任知州的地方,州里财政算是通判专权,民政事务也大多是通判处理。

    如果仅是这些,王惟正还不至于烦恼。虽然此时转运使是两宋职权最重的时候,但还是以转运财赋和监察州县为主,其他事务虽然也插手,并不能独断专行。关键的就在于转运使两大本职,财赋和监察刚好与通判是一条线。从实际意义上,知州不是转运使的下级,转运使只是督察知州工作的,但通判在业务上与转运使紧密相连。

    宋朝之所以能牢牢控制住地方,最大的原因是掌握了地方财政。从中央的三司,到路一级的转运使,到州一级的通判,再到县一级的主簿,这一条线把财政控制死了,地方官实际被排挤在外,翻不起浪花。所以转运使又被此时的人称作“计使”,正说明了这个性质。

    另一方面,从中央的御史,到路一级的转运使,再到州一级的通判,又是宋朝监察的主线,转运使又称“外台”,转运使的下线还是通判。

    从去年叶参任满,广南西路的提刑司被废,监司只剩转运使司,来这么一个一无所知的下属,王惟正看着就愁。

    徐平没有心思猜测上司王惟正的想法,倒是对陪客的冯伸己感兴趣。冯伸己正是那位徐平眼中探花郎的榜样冯拯的次子,恩荫做官,所以在武臣序列。

    冯拯也是个妙人,两个儿子全部在武臣序列,一在西北一在西南,全都是战功赫赫,大有前途。

    即使不能考中进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