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九九八 第二十八章 替省内经济把脉 (第3/3页)
而另一个问题,则是人力资源的问题。”
关学道插了一句:“冀州的人口数量可不小。”
“人口不等于人力资源。论人口数量,南边的洛州比咱们人口更多,结果呢,人口没有带来经济增长,反而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负担。”
李源抛出观点:“消除人口数量带来的负面影响,把人口转化为人力资源,这才是冀州经济发展的关键。”
“冀州的人口总数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农业人口超过七成,这些人都被农业限制住了,生产力得不到释放,自然无法形成资源优势。”
沈育民点头道:“冀州毕竟是农业大省,农村问题一直是省里的工作重点、难点。”
“所以解决了农民问题,也就解决了省内经济最沉重的一个包袱。”李源顿了一下,说道:“当然,这个命题就有点大了,我只分析瀛洲市该怎么做。”
“瀛洲市的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却很小,一家五六口人守着两三亩地过日子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我看来,这就是资源浪费。”
说到这里,李源忍不住叹了口气。
新中国的土地政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几次土地改革有效的限制了土地兼并,但是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好多少。归根结底,这是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的矛盾,当然,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很巨大。
“北方农民思想传统,不到逼不得已,总舍不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九二年邓公南巡,带动了农民工打工潮,但是冀州走出去的农民工有多少呢?不说和南方省份比,东山和洛州的外出打工人数都远远超过我们。”
“这一点洛州做得确实比我们要好。”沈育民坦率的说,没有因为被揭短而感到不快。
“也好不到哪儿去。”李源也不让他难堪,委婉道:“目前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大都是自发组织的,政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我认为政府应该更积极主动些。”
这次不等沈育民开口,关学道抢先问道:“怎么讲?”
“政府牵头成立一家人力资源公司来做劳务输出,可不可行?”
“这倒是个办法。”关学道眼前一亮,追问道:“具体呢?”
“宣传教育、组织协调、技能培训、后勤保障,我认为这家公司应当具备上述四点。首先是宣传,要利用政府的公信力,宣传走出去的思想,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至少不要让人有太大的抵触情绪。”
李源笑了笑,“方式我都帮你想好了,组织文艺团队下乡唱个戏演个小品什么的,多宣传外出打工发家致富的例子就好。”
“其次是组织协调,政府作为桥梁,帮助农民工寻找合适的用工企业,比起让人像个无头苍蝇一样的自谋出路是不是要好很多?”
“技能培训更简单,通过短期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摆脱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窘境,也能增加农民工的实际收入。另外,技能培训既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也可以和用工企业搞合作,总不能让他们只占便宜不干活嘛……”
“最后是劳动保障,这个不用我多说,你们都明白什么意思。”
李源说完,沈育民和关学道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沈育民慨然道:“这是一盘大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