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天下钱粮自有定数,海贸之利,究竟利了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天下钱粮自有定数,海贸之利,究竟利了谁? (第2/3页)

底熟不熟…”

    布政使王哲捋了捋胡须,说起学问来,倒是难得的和蔼了些。好为人师,指点后进,这也是此时儒家文化中,最为“温情脉脉”的一种关系了。

    “劝农之事,除了官府督导外,还有三个关窍。第一,就是‘春气已中,土膏脉起’,‘浸种下秧,深耕浅种’。每府每县,都要安排劝农的官吏,教导农人百姓,必须遵从农时,且要精耕细作,来保证田地的产出。”

    “第二,‘种田固是本业,然粟、豆、麻、麦、菜蔬、茄芋之属,亦是可食之物’。江南种稻为主,旱地可种粟,山地可种麻、豆、菜蔬,水塘可种水芋…需得多种种类,以备春荒…”

    “改稻为桑,之所以于国于民有害,不仅仅在于稻米的减产,还在于大量织布织锦,消耗占据了太多的民力,也容易耽误其他杂粮果蔬的种收…这一减再减,继续持续下去,江南的粮食恐怕不但不能自给,反而要从湖广运粮了!而要知道,天下钱粮自有定数!钱且另说,粮是断然不能,再少下去了!…”

    说到此处,布政使王哲眉头一挑,眼中闪过几许杀气。这一番春巡下来,对于浙江田地的情况,以及背后的某些人,他是很有些不满的。

    对于他这样北地出身的传统进士来说,江南发达的商品经济,尤其是海贸带来的利益驱使,让天下的粮食越发不足。而湖广的粮食逐利,大量运到江南,能运到黄河以北的粮食,就愈加减少,或是成本大大增加了。江南不种粮食,这么好的地不种粮食,最后导致边地缺粮,这简直就是毒瘤,毒害整个大明朝根本的毒瘤!…

    “嗯…还有第三,也是劝农中最重要的一点,水利与耕牛!‘陂塘之利,农事之本,尤当协力兴修’,‘耘犁之功,全藉牛力’。浙江一地,水利必须多修勤修。有水才有好田,有渠才有上田!而这些田地,必须用耕牛深耕,才能进一步增产。凡是擅自屠宰耕牛的,都是害农的重罪。一旦捉住,都得明正典刑,杀一儆百!…”

    “圣人之学,以农为本。而农事中,又是水利最为关键。因此,‘修水’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重中之重!”

    “去年黄河泛滥,甚至几处决口。刘公毅然担起了修河的担子,去督管治理黄河…与这种圣人的功业相比,无论是边事的军功、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