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爆炸案 (第3/3页)
同盟副主席兼首席法律顾问波兰特·茨维本也公开表示这是极左势力所为,意图是败坏同盟名声。
接下来各种犹太社团的领导人纷纷出面谴责爆炸并表示自己的社团绝对没有参与过这种可怕的行为。
“事情好像是越来越复杂了?”克里斯感慨
“无法理解,我们国家怎么会有这种疯子。”爱德华附和道“那个姑娘真可怜。”
这起案件中唯一的死者叫爱丽丝·康尼丝,是爆炸发生地-位于BLM大厦的胡鲁克公司的一名会计。
由于BLM大楼采用的是全封闭设计,窗户无法打开,内部空气流通则全靠大楼的机械式通风系统支持,当爆炸引起的大火熊熊燃烧,进而各种易燃材料被引燃后,大楼内部的空调系统喷出的就是足以致人死命的毒气。
从新闻报道来看爱丽丝·康尼丝在危险来临时并没有放弃自救,当警察发现时,她正趴在地板上以试图躲避呛人的剧毒烟雾,最终还是窒息而亡。
“所以,你真觉得这事情和‘犹太人保卫同盟’有关么?”克里斯又问道。
“说不准,不过我倒是认识同盟的创立者迈尔·卡哈尼拉比,我们算是邻居,而且他也是我外祖父的手下,分管着一座小犹太教堂”
随即,他开始介绍起这个“犹太人保卫同盟”来。
波罗公园社区人员混杂,最多的住户是犹太人和意大利人,总所周知彼此看对方不顺眼,而犹太人“奸诈”的名声全世界都知道,相比之下,那些外形俊朗,粗野但讲义气的意大利人更受其它种群欢迎。
时间一长,这些非犹太裔的混混就开始形成帮派,专门欺负老年或者落单的犹太人,“犹太人保卫同盟”最早就是为了应对此种状况而建立的。
刚开始,除了保护本社区老人外,同盟对社区外事务不感兴趣,但热衷于处理本社区的“不公”问题,比如去学校声援被其实的犹太教师,在某座拥有合法产权的犹太教堂前设置路障,以防止黑人们“收回”将其改建为新教教堂;间或集结出动去带着棒球棍去“说服”米国的新**份子等等。
但是当同盟把眼光放到“重要事务”上去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
比如俄国对犹太教的压制,以色列被周围国家压制等等,这些“大事件”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加上米国持枪自由的国情,整个组织开始越来越暴力化,枪支弹药越来越多。
同盟的口号也从“绝不发生”进化为“绝不发生,(所以)犹太人人手一枪”。
可想而知,这样的激进组织很难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全米大型犹太社团就没一个支持他们的,甚至都不愿意和他们发生任何接触,可越是这样却越是能吸引无数处于中二期的犹太青年。
“那你怎么看‘犹太人保卫同盟’?”克里斯问道。
“吃饱饭撑得,真有本事就拿着枪加入以色列国防军去,真刀真枪的上前线和对手干,躲在米国纽约持枪招摇过市算什么英雄?一群精神阳痿的家伙。米国又不是俄国,从来不禁止本国犹太人移民以色列,甚至巴不得我们都移过去”爱德华撇撇嘴“遗憾的是,同盟在波罗公园社区附近还是挺有影响力的。这也是我很少回去的原因之一,他们总想把我拉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