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抽丝剥茧 (第2/3页)
“他在信的末尾不是说了吗?天大的要事。”魏征笑道,“什么才是天大的要事,而且担心皇上知道?唯有谋逆!”
……
远在洛阳的杨玄感忽然打了个喷嚏。
坐在他对面的一名文士笑道:“天气渐凉,玄感兄也该多添点衣服了。”
“这点寒凉算不了什么。”杨玄感沉吟道:“只是那件事,杨某始终拿不定主意,所以想请蒲山公来商议一下。”
原来,这个年轻文士便是杨广的待从官之一李密,他袭了父亲的爵位,是为蒲山郡公,与杨玄感素来交好。
李密捋须道:“玄感兄以为,那帮泥腿子可以成事吗?”
杨玄感皱眉道:“可是卢明月让人带话来,说是江南的谢家和王家都答应举旗策应。谢王两家是江南大族,颇有民望。如果山东、江南同时大乱,朝廷首尾难顾,必定要调重兵清剿,机会却是大好!”
李密不屑地说道:“这样的机会今后多的是。玄感兄的谋划还不到一年,何必急在一时。”
杨玄感说道:“如今天下一统,不趁民乱,朝廷兵马轻易不会调动,何来的机会?”
“杨广好大喜功,没有内乱,可以劝他对外用兵嘛!”
“对外用兵?”杨玄感摇头道,“蒲山公跟随杨广北巡,难道没有见到启民可汗亲为陛下除草吗?”
“突厥不可用兵,那吐谷浑呢?铁勒、高句丽呢?”
杨玄感若有所悟,说道:“朝中文武多为先父麾下将吏,与某交好者甚众,某当尽力说之,劝陛下远征。”
……
刘子秋知道,历史上杨玄感确实造反了,不过应该是在杨广二征高句丽的时候。没想到魏征仅凭一封家书,就推断出杨玄感已有反意,不禁让刘子秋对这个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刮目相看,原来他不仅为人正直,还是个智谋之士。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与杨家和好,我没有意见。”刘子秋犹豫道,“可是,杨家高门大院,我的人进得去吗?”
魏征笑道:“你进不去,有人可以进得去。”
刘子秋恍然道:“你是说李贤!”
李贤得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立刻修书一封,命人飞马送往洛阳,竟然比杨积善早一天抵达。正因为有了李贤这封信,杨玄感把杨积善大骂了一顿。杨积善也只好暂时按下了报复的念头,长山村终于可以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了。
不过从那以后,刘子秋再也没有安排村民去盐场上工。既然盐场的实际控制权仍然在杨家手里,他又何必让村民们去做苦力呢?每个月拿两成的分红就可以了,这也是在新的协议里谈妥的。
李贤也很高兴,他是一个十分敬业的人,对于盐场有许多自己的想法。现在,上面没有了对他指手划脚的人,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大刀阔斧地进行盐场建设,盐场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冬月的分红拿回来了,虽然只有两成,却是足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