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天外来客 第九章 何为道? (第3/3页)
,朗日高悬、山峰伫立、成双的飞鸟在空中翱翔、湖面水波荡漾、篱笆院落升起炊烟,隐约听见有人声正在交谈,诗文如同歌声一样在耳旁回响。如此神仙手段,李南山一时痴迷。
半柱香的时间一晃而过,李南山回过神来,细细回味,酝酿一番措辞后,平静开口。
“前辈,在下初识此画卷时,只觉成排的篱笆院落与众多的人影稍显突兀,与山水画卷的宁静不相符合,后来发现,如果能在喧闹的环境之中依然保持悠然自得的心境,这不是恰恰就是一种高深悠远的境界么,此首诗前两句由此而来。”
“至于后两句,是在下理想中逍遥自在的模样,如果我能够真正处于如画卷中所描绘的地方,只怕那时已寄心此地,乐在其中,无以言表,故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结尾。”
“在下再过回头来,欣赏这画卷时,才懂得其中深意,人虽处于喧闹之中,依然能保持淡泊平和的心境,这是一种人生境界,那种田园生活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隐于帷幔中的女子默默听完李南山的陈述,沉默许久后,开口问道:“既是如此,你为何要修道?”
李南山心潮起伏,沉默片刻后,坦诚道:“前辈,在下本是一介落魄书生,机缘巧合下,为了找寻一个人、为了长生,才踏入修道一途。”
女子沉默少许后,又开口问道:“何为道?”
这女子的言语中似乎带着某种奇异的神通,“何为道”三字顿时浮现于李南山的脑海之中,阵阵回响。
“何为道……”
“在下境界低微,实在不敢断言。”
“修道之人常说大道无情,众生皆草木,天道视万物为平等,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与天道无关,天道顺其自然。”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若生来就有大道之心,或是历经人世沧桑蜕变之后,生出大道之心,哪谁又能断言,刍狗无法证得大道呢?”
“道去人亡,水干鱼终。在我看来,道就是但求无愧,自在随心。遵循本心,问心无愧,若能如此…朝闻道,夕可死矣。”
此时,李南山仿佛进入一个玄之又玄的境界,身体不知不觉间,已呈盘坐之势。
这是修士梦寐以求的顿悟之境,这是许多修士终生难以触及的境界,而李南山此时此刻,正是处于顿悟之中。顿悟过后,或许没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升华。
顿悟如同黑夜中的星星烛火、大海中的指路明灯,世人苦苦寻觅,却多不可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忽地,李南山只觉自己的灵魂直接破体而出,神游天外,不知多久以后,一直到快要冲出一个通体金黄色的星球时,却猛然止住,不得冲出之法,仿佛有一道无形的浩瀚无边的天幕,将他的灵魂之体拦下。
李南山往下一看,芸芸众生如同蝼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李南山抬头一看,只见星河漫天,浩渺无垠,一一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