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县令们也要多学习 (第2/3页)
法绝非那等蠢人所言是为工商所制,亦非蓄意毁我士林,这里面讲的一切,其实就是一个大同天下。”
大同天下,乃传统士子文人最为憧憬的时代,也是最为美好的时代,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贫穷富贵,没有战乱纷争,是一个真正的美好世界。
谭顺之的眼神微微一凝,这是第一个人对《钦定大楚宪法》带着这么高的期望,当下便急忙开口道:“兄台所言我信了,可又是如何看出陛下的雄心?”
青衣人微微摇头,“陛下的雄心,在这天下万物,在这浩瀚沃土,可是天下万物和浩瀚沃土不会凭空而来,有了这《钦定大楚宪法》,将来才会有天下万物和浩瀚沃土。”
嘶——
谭顺之吸了一口气,他现在越发怀疑起中年人的身份,若是对方只是不世出的大才也就罢了,可如果是清廷派来的奸细呢?
“先生大才,一席话却是令鄙人佩服至极,敢请教先生名讳?”
青衣人此时脸色却是黯淡了几分,自嘲道:“鄙人名声不显,姓汪名景祺,乃一落魄举人罢了,未曾于科场扬名,何来大才?”
谭顺之笑道:“寻常之辈只道科场功名,可是这世间万般事,又岂止是一个功名能说尽的?先生无须挂怀。”
汪景祺脸上带着几分苦笑,摇了摇头,却是不再多言,转身离去了。
谭顺之见汪景祺不欲继续攀谈,当下也只得叹息一声,也准备离开此地。只是就在他转身时,却发现那《清流报》还留在了桌子上,并没有被那汪景祺拾走,当下便伸手拿了起来,只是刚拿起来,却发现报纸背面写着许多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
“余今年五十又三矣,青春背我,黄卷笑人,意绪如此其荒芜,病躯如此其委顿,间关历数千里,贫困饥驱,自问平生,都无是处.....”
“忆少年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与友者,骂坐之灌将军,放狂之祢处士,一言不合,不难挺刃而斗。其意以为,君辈未尝读破万卷书,安敢向我鼓弄唇舌耶?所至之地,望风闻名,往往引避去,世人皆欲杀,其信然矣!五十岁渐知素昔之非,降心从人,折节下士,因稍稍有与我友者,然遇事侃侃,不少假借如故也......”
谭顺之细细看完之后,只觉得文字当中的豪放狂狷的姿态,却是展现无遗,暗道此人虽然怀才不遇,可也是希望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否则何必写下如此文字?若是错过,却也是可惜了人才,当下便将此报小心折叠起来,收入了怀中。
实际上茶棚里的这一幕,不过是谭顺之所经历的一处小插曲罢了,他这一次实际上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参加全国县令促进大会,这实际上是在宁渝的授意下,组织的一次对全国县令的考察和学习会议。
在宁渝公布完一系列新政之后,更多的精力是着力于实施方面,在这一方面县令们的施政手段将会直接决定新政的效果,因此宁渝对此十分重视,这次大会便是给这些县令们上课的过程,只有解放他们的思想,才能促进施政手段的改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从复汉军正式立国大楚之后,很多原先的基层官员都被升了职位,因此如今的大楚县令们几乎都是立国后选拔的人才,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年轻,思想足够活,而且在组织部委派这些县令的时候,宁渝都是亲自把过关的,挑选的也都是实干之才,就连状元彭启丰,都没有进入这一批选拔中。
宁渝眼下其实心态是有些着急的,眼下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夜,可是有些东西是需要开始做起来的——他让恩斯特去西欧各国引进人才、书籍等,在国内也没有放弃技术的探索和研究,至少蒸汽机和珍妮纺织机的立项已经开始了。
除此之外,宁渝在这种变革阶段,需要保证社会的稳定蜕变,传统的小农经济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