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鹿死谁手 (第3/3页)
道:
“阎爱卿作为辽东监军,可否与众人分享一下此仗的收获?”
他见小皇帝正用鼓励的眼神看着自己,鼓起勇气回复道:
“老臣职位卑微,不敢在圣上和诸位大人面前献丑。只是听说这群罗刹人在蒙古草原上烧杀抢掠,各部恨不得生吃其肉,如今朝廷赏赐了那么多的黄金珠宝和绫罗绸缎,一路怕是要费些周折,甚至性命堪忧。”
众人惊愕的看着这位军机新贵,心想朝廷的意思是要与罗刹国结盟,为此派出了一个千人队沿途保护他们的安全,如今你却暗示放任蒙古人的报复,真是自作聪明,不知天高地厚。他们本以为阎鸣泰会遭到驳斥,但见朱由校并未有所表示,顿时如坠云雾,纷纷默不作声静观其变。
朱由校见众人不解,缓缓的说道:
“阎爱卿此计可行,如此一来罗刹与蒙古势必会加剧仇恨,这样就不用担心他们联手对付我朝了。等这些人视财如命的强盗惊魂未定的回到莫斯科,肯定会劝说沙皇缔结盟约,共同出兵剿灭准格尔汗国。”
孙承宗和熊廷弼曾劝说过准格尔汗国距离明朝腹地三千余里,没有边患的威胁,不宜劳师远征。如今听闻小皇帝要联合沙俄的军队两线夹击,知道他主意已定,也不便再出面阻拦。其实朱由校也知道这次远征得不偿失,一旦失败可能会重蹈隋炀帝好大喜功的覆辙,但若为民族的前途考量,就算自己搭上性命又如何!
他的这份决心源于唐与阿拉伯这两大军事帝国的一次冲突,即大家津津乐道的怛罗斯之战。这场战役可谓旷世对决,可惜《唐历》和《资治通鉴》等权威书籍中的记载甚少,只能从网上找到一些资料。
此战双方并没有结仇,阿拉伯帝国摄于唐军的野战能力并没有乘机东征,唐朝则因安史之乱逐渐退出西域,外来教派开始进入这片土地,甚至在两宋期间更是以圣战的方式直接消灭佛教国家。到了元朝,黄金家族有很多掌权派都改信外来宗教,除忽必烈外大都对汉文化和佛教抱有轻蔑的态度。在他们的推动下,西域正式成为***文明的地盘。
明朝建国初期,北元的残余势力依然是最主要的威胁,太祖朱元璋一边与民生息,一边派遣徐达、李文忠、傅友德、蓝玉等大将西征北伐,只在哈密设置卫所定为西垂。成祖朱棣靖难后,为抵御鞑靼入侵,将京师前往北京,从此明朝的战略重心就一直在宣大、蓟辽方向。后来的历代君主都在做守成之君,都没有解决北方的边患,最终导致南越分离,甚至还出现了倭寇和建虏的祸乱,使得西域一直游离在中华文化圈外。
在众人看来西域只是一片不毛之地,有了海上贸易后更不需要重新打通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可是在朱由校看来这里的战略价值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汉、唐一定要在这里设置都护府的缘由。除了可以将蒙古草原隔离,进一步削弱自来北方的压力,还可以与沙俄进行陆上贸易。如此一来必然招致奥斯曼帝国的武力干预,就连波斯的萨维王朝也会染指一二,届时沙俄定会出兵保住这条发财之路。只要能将这摊死水搅混了,西域就将陷入连年的内乱,根本无力往东扩张。届时明朝就可以放手征服倭国,然后派水师控制马六甲海峡,将那里的欧洲殖民者和几位苏丹撵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