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九章 六贼之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九章 六贼之首 (第2/3页)

,完全撇开朝廷,绕过蔡京,直接奏明赵佶。

    这既伤害了蔡京的自尊,也破坏了朝廷的制度,引起蔡京极大的不满,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大观三年五月,赵佶念及童贯在西北开边战功显赫,下诏授予童贯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是一个显示皇恩和崇高社会地位的荣誉官衔。

    对于这个诏命,蔡京坚决反对并且拒不执行,他忿忿而言:“童贯是一个宦官,让他担任节度使都有些过分,怎能再授予他使相呢?”

    蔡京的强硬态度,让赵佶感到很恼怒。

    皇权又一次遭到挑战。

    童贯听说此事后也非常生气,他暗中秘密联络御史中丞石公弼、侍御史张克公等大臣,上朝弹劾蔡京,他又鼓动郭天信进宫对赵佶说:“太阳中出现了黑子,主在斥退大臣,否则不详。”

    郭天信在太史局任职,赵佶任端王时,他曾预言过“王当有天下”,因此,赵佶对他的话比较信服。

    赵佶又产生了罢相之意。

    蔡京屡次进宫求见,均被赵佶拒之门外。

    蔡京何等聪明,如何能不明白赵佶想罢免他?

    于是,不久之后,蔡京上表主动请求辞去相位。

    赵佶很快同意,让蔡京再次担任闲职中太乙宫使。

    又过不久,赵佶进升蔡京为楚国公,令其致仕,仍提举编修《哲宗实录》,每月初一、十五上朝。

    这是蔡京第二次罢相。

    蔡京这第一、第二两次罢相虽然背景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因为出现了“天变”。

    古人认为,出现天变,就意味着朝政有缺失,作为总领朝政的宰相理应承担责任,要么直接罢免,要么引咎辞职。

    其实,这只不过是朝廷政治斗争的一个借口罢了。

    蔡京两次被罢相,本质原因是相同的,都是蔡京以相权冒犯了赵佶的皇权。

    自宋神宗以来,北宋政坛已经形成了一切权利都属于皇帝的局面。

    蔡京竟公然挑战这个局面,赵佶岂能容忍?

    年轻时的赵佶,其实政治头脑很精明,他很善于运用政治手腕,他要牢牢掌控最终决策权,他想将大臣玩弄于股掌之中。

    而第二次罢相之前的蔡京,所追寻的是这样一个理想局面,即相权与皇权共治天下。

    这也是封建时代儒家知识分子的一贯梦想与追求。

    然而,赵佶却不这样想,他认为,相权是为皇权服务的,相权不能对抗皇权,所以,他既要利用蔡京的才能为他自己服务,又要适时打击一下蔡京的气焰,给蔡京一点颜色瞧瞧。

    而打击蔡京,实质上就是打击蔡京所掌控的相权,赵佶的目的是给满朝文武显示一下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

    赵佶要让满朝文武明白:朕可以给你高官厚禄,也可以让你什么都不是,甚至身败名裂倾家荡产。

    到了此时,蔡京终于明白,相权在皇帝眼里只是皇权的附庸,自己所要服务的对象不是大宋王朝,而是大宋皇帝赵佶。

    这年蔡京已六十三岁。

    这年冬天,蔡京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他以为自己从此可以告别政坛了。

    虽然已经下台,但因为对蔡京的忌惮,蔡京仍不断遭到政敌的攻击。

    蔡京被迫离开东京,到杭州居住。

    如果蔡京从此退出政坛,在杭州颐养天年,那么,蔡京或许就不会被明代小说《水浒传》塑造成一个奸臣形象,或许也不会被太学生陈东列为“六贼”之首成为北宋灭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