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32 改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32 改良 (第2/3页)

如弓箭有用呢。

    不仅如此,在这十几次测试中,竟然有一铳发生了炸膛。

    还好当时加的火药不多,这才没有伤到人。

    经过这次测试,池非大概知道这火铳为什么会容易炸膛了。

    在他看来,这火铳更像是一个前宽后细的喇叭或唢呐。

    为了不让火药漏出来,需要把数量较多的铁沙或碎石等硬物塞在里面作为封堵物。

    但万一塞的硬物太多,又或者是硬物塞得太紧,导致火药的爆炸力无法把硬物喷出的话,就会造成铳管炸膛。

    另外这种外形粗短的喇叭型结构就相当于开放式的散弹手枪,虽然能造成面积较大的伤害,但枪管这么短的话,射程自然远不到哪里去。

    这样的火铳,确实没什么实际的作战能力,还不如弓箭有效,怪不得会被军队束之高阁。

    至于大魏工部那边没人愿意继续研究也可以理解,毕竟整支火铳由全铜制成,每支重约十五、六斤。

    古代一向缺铜,如果做一百支的话就要将近两千斤铜,一千支就要一万多斤铜,光这材料成本就非常惊人。

    这还没算各种研发费用,林林种种加起来肯定不会是个小数目。

    假如这火铳在战场上真有用的话还好说,研发费用高一些也情可原,但以如今这样来看,实在看不出有任何研究的价值,因此工部那边才没人愿意对其研究改良。

    几乎所有人都把这些火铳视作前朝工部的失败产物,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然而池非毕竟是个现代人,他很清楚这种所谓的失败品一旦改良成功,将会成为改变整个战争局面的关键武器。

    池非没想过要造出现代的步枪来,以这时代的工业技术水准来说这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什么膛线、火帽、弹匣之类只有现代步枪才有的高级部件他压根就没想过要做出来。

    他只想搞出一些类似于燧发枪之类的山寨产品,这才是最为实际可行的目标。

    可惜不知道洋人那边枪械发展得怎么样,如果洋人那边已经造出了燧发枪,那就好办了,只要搞几枝过来拆开照抄一下其中的构造就可以了。

    但既然现在什么都没有,只能从零开始进行研究。

    首先是枪管的问题,必须要做出内部光滑、口径统一的长枪管,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所用材料方面,池非决定放弃用铜来做枪管,改为用铁来造。

    据他所知,燧发枪的枪管也是用铁来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