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4 出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24 出逃 (第2/3页)

廷紧紧连系在一起。

    如果要二选一的话,他们当然会选择投靠朝廷。

    就算明知坐在皇位上的是一个连自己父亲都能亲手杀害的逆子也在所不计。

    什么风骨、什么志气都是虚的,头上的乌纱帽才是最重要的。

    宁志远在朝为官这么多年,对于这些人骨子里是什么德早就看透了,因此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对于所有要离开的官员和武将,他都不会加以阻拦,直接任其离开。

    因为他知道,这些人的心早就不在这里了,就算硬要把他们留下来,也只会养虎为患。

    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放他们离开,顺便给外人留个善待同僚的好印象。

    对于肯留下来的官员,宁志远则对他们进行封赏,直接升官上位。

    相对于文官们的温和处理,在对待武将方面宁志远采取的却是另一更加极端的做法。

    那就是让所有愿意留下来的武将在讨贼檄文上划押签名来表明立场。

    只有划押签名的将领才能继续留在西北军中任职,甚至还会有所升迁。

    而不敢这样做的人,就只能跟那些出逃的官员一样离开西北了。

    事实上,除了陪着宁家一起发动兵变的心腹将领肯这样做以外,那些由朝廷派来的武将根本没几个敢做这种事。

    要知道这名字可不是随便签的,因为这份讨贼檄文是要传遍天下的。

    当这份檄文传遍天下时,伪朝会将这些在檄文上签过名字的人视为乱臣贼子,一旦抓到将会处以极刑。

    也就是说,一旦在檄文上签下名字,就相当于跟朝廷彻底决裂,再无回头的可能。

    宁志远之所以要采取这种破釜沉舟的做法,是为了清除异己、凝固军心。

    他并不怕留在西北的文官会趁机造反,因为大魏历来实行文武分家政策。

    负责政务的官员是无权调动任何一支地方军队的,除非有武将跟这名官员勾结才有可能。

    而且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也不是造反的料。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手握兵权的武将则不同,一旦有人图谋不轨,趁机作乱,所造成的危害往生是十分巨大的。

    如今整个西北风雨飘摇、人心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