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萧史问卦, 朝堂议兵 (第2/3页)
心里却打了一个问号,老师给我的建议怎么与萧史一样,也跟秦国有关?
……
事实上,之后的事的确与秦国有关。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转眼来到了周襄王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28年。
这一年,对晋国来讲并不顺利。
或许是中年时期颠沛流离的缘故,发起践土会盟,坐上第二任霸主位子的晋文公盟主之位屁股还没有坐热乎,仅仅辉煌了三年便病重去世。
太子继位,是为晋襄公。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秦国却在七十岁老臣百里奚、蹇叔和公孙枝的治理下日益强大起来,国君秦穆公,也就是将来的第三位春秋霸主,此时生出了进军中原的称霸之心。
说到秦国的发迹史,很具有传奇色彩。
秦人的老祖宗秦非子善于养马,因为养马养得好,在周王分封诸侯时也得到了一块封地,名为秦,却很小、很偏僻,也很贫瘠。
吃苦耐劳的秦人充分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苦心经营数代渐渐有了起色。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升格为诸侯,秦人得以建国。
当时戎狄入侵时占领了不少原属于周朝的土地,周平王想收回却感觉没那个能力,不收回又被人耻笑,他灵机一动便给了秦国一个许诺,只要秦国能够帮助收回,那么这些土地就划归秦国所有。
秦国人很实在,象打了鸡血一样疯狂地与戎狄人战斗,历经数年终于赶走了外强,不仅在长期与戎狄人的交战中也锻炼了队伍,士兵变得骁勇善战,国家也一下子大了好几圈。
秦国的壮大证明了一件事,只要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当晋献公和晋文公父子在世时,秦人隐忍的性格让他们可以长期蛰伏,结盟也好,联姻也好,总之表现得很乖巧。
如今晋文公去世,他们看到了绝佳时机。
是年冬。
趁文公新逝,新君即位,秦穆公不顾百里奚和蹇叔的百般劝阻骤然起兵,当然不是伐晋,因为还没有到与强大的晋国公然挑衅的时候。
他派百里奚之子孟明视为大将,还有蹇叔之子白乙丙、西乞术为副将,行军一千五百里,途经周王邑,又偷偷越过了晋国边境,打算效仿先轸奇袭五鹿城那样,千里闪击郑国。
人的野心就是这样,当利益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铤而走险,而最大化时就会不顾一切。
秦穆公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此举一箭双雕。
一来歼灭不听使唤的郑国,打开进军中原的通道,二来借此试探晋国的底线。
出兵袭郑的理由简单得可笑,一个卖国求荣的郑国人告诉他,我掌管着郑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