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白羽扇赋金镜录】① (第3/3页)
宋开府为大家说话一般,绝非为了私利,与太子有所勾结。”
“张子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还不知道么?我又不是不信他!他这又是何必,弄得跟个怨妇似的……”
“忠言逆耳,难怪大家不爱听。”
“他刚说我无情,你又说我不虚心纳谏?”
“臣不敢。”
“你还有什么不敢?”
“大家说得是。”
“你……”李隆基顿时泄了一口气,“也罢,你亲去赏赐张相公二百匹绢,好好安抚一下他,就说他于我而言,绝非秋后之扇。眼下正值暑热,我还需要他。”
然而等到千秋节时,张九龄又险些惹怒了他。
其实在萧江沅看来,这真的不是什么大事。无论是端午也好,千秋节也好,百官都喜欢给天子送铜镜作为礼物,张九龄无非就是与众不同了些,写了本《千秋金镜录》,送给了李隆基。
太宗皇帝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张九龄的这本《千秋金镜录》写了不少从前的帝王兴国亡国的故事,其目的与太宗皇帝这话一般无二,乃是忠心之举。
可这对于李隆基来说,或许真是太扫兴了。这其中的道理他又不是不懂,何必耳提面命,他都稳坐皇位三十年了,该经历的差不多都经历过了,以后国家再发生什么事,他也有办法有经验去处理。难不成国家已经这般繁盛安稳,还能出什么意想不到的大事么,难道他都这么大了,还能犯下什么大错么?
大材小用,小题大做。
别说李林甫,裴耀卿都比他柔顺。
尽管如此,对于张九龄的文采斐然和廉洁刚正,李隆基还是佩服居多,正如萧江沅所劝的那样,这样的人做宰相,他才能真的放心垂拱而治。
可李隆基夜里还是忍不住跟萧江沅道:“有时,我真的不希望张相公这般有文采。”
萧江沅:“……”
秋日时节,李隆基又按照惯例,率领朝廷去往东都就食。刚住下没几日,他便觉得夜风阴凉,阵阵刺骨,心绪不宁,总是睡不好。起初他以为只有他如此,第二日一提方知,十数个官员也都有这种感觉,特别是李林甫,差一点便病倒了。
不久,东都就有了闹鬼的传言。
李隆基是信鬼神的,不然也不会年年季季虔诚地拜祭天地。更何况昔年祖母当政时,主要便是在东都,祖母身上背了多少条人命,如今她安息了,那些冤魂出来作祟,也不是没有可能。
萧江沅则颇不以为然:“则天皇后都去世多少年了,要有冤魂作祟,早就该出来了。依臣看,这极有可能是人为。”
李隆基轻哼道:“若是人为,动机是什么?”
这个萧江沅确实想不通。不仅是动机,还有能力,究竟是什么人能有这样的闲情逸致,还能让上至天子下至朝臣都能有类似的感觉。这不是一个人能做出来的事,必然有组织有阴谋,可是扮鬼吓人,图什么呢?
李隆基想了想,道:“要不……咱们回长安吧。”
盛唐绝唱
盛唐绝唱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