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阴差阳错(上). (第2/3页)
,但若是没有陛下您在背后稳定局势,这朝廷还不知要乱成什么样子,而朝廷若乱,朝野一体,民间百姓也必然会受到牵连,到了那个时候,这些妄议时政的茶客们,如何还能安心坐在茶馆中喝茶水、听故事、瞎议论?
陛下您别看百姓们此时恨不得太子马上登基,但容臣说一句冒昧的话,若是太子他现在就登基了,必然会在庙堂中大动干戈,到时候朝纲大乱,这些百姓也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受到牵连,到那个时候,他们就开始怀念陛下您的好处了。”
听到赵俊臣的宽慰,德庆皇帝的神色稍缓,但依然有些恼怒的说道:“哼,这些百姓,竟然还敢质疑朕的用人任官,听他们的意思,好似大明朝的贪官污吏全是朕纵容出来的!当真可气!”
赵俊臣又笑道:“依臣看来,百姓们如今推崇太子殿下,未必就是因为太子殿下的贤良名声、又或是诛杀贪官的举动,只是因为太子扳倒了许多朝廷官员、让他们看了一场热闹罢了!百姓嘛,总有仇富仇贵的心理,如今看到许多原本远比他们福贵的人倒霉了,心中就会高兴,如今太子扳倒了一群贪官,他们会叫好,改天若是一群清流垮台了,他们也同样叫好,却是与陛下您的用人任官无关。若是硬要说的话,倒是吏部负责考核官员,责任更大。”
德庆皇帝看了赵俊臣一眼,神色再次一缓,叹息道:“奈何,有你这般见识的人,终究只是少数,无论百官还是百姓,又有谁知道朕的难处与考虑?似太子那般除恶务尽就当真是好办法?哼,朕又何尝不知朝廷里有许多贪官?但若是除去了这些已经吃饱了的贪狼,还不是要再补一批更加饥不择食的饿虎?满朝上下,能清廉自律的又有几人?更何况,若是把贪官全部除掉了,朝廷的震荡不谈,朝廷的声誉不谈,更不知有多少读书人会对仕途敬畏如虎,今后还有谁帮着朕治理天下?”
“陛下说的有道理,一语道破本质。”赵俊臣连连点头,道:“如今的文人,早已失去了古时的淳朴与志向,他们之中绝大部分人,之所以愿意苦读诗书,也只是为了考取功名当官,而他们之所以想当官,更只是为了改善自己与族人的生活、享受福贵罢了,在这般形势下,若是官员们一个个皆是生活清贫、又活的小心翼翼,那么读书人报效朝廷的心思,怕就没那么强烈了,到时候大量人才流失于民间,又不为朝廷所用,必然会生出大乱啊!”
说到这里,赵俊臣倒真是有感而发,又摇头叹息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车马多如簇……嘿嘿,说起来,自从宋真宗赵恒写下了这篇《励学篇》之后,读书人的心思就从此不纯了,贪官污吏也就愈发的多了,若想要扭转,只能慢慢来,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听到赵俊臣的这一番话,德庆皇帝微微一愣。
德庆皇帝从未想到,赵俊臣除了一身理财本领之外,竟还有这般见识!
不过,德庆皇帝此时正值心烦,却也没有多想,反而难得的说了许多真心话:“你的这些话,虽然不能明说,但确是真理!江山如何可以稳固?就是将天下聪慧之人收罗为帝王所用!如此即使出现了一些波折,没有那些聪慧之人的领头,也都只是小乱罢了!
然而,如何才能让天下聪慧之人为帝王所用?还不是需要以富贵相引诱?所以我朝的官员稍稍聚敛一些银子,朕也一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只有让百官们的生活富足一些,民间的那些聪慧之人才会一门心思的想要当官,才会认准科举这一条道路,而他们当官之后也才好控制。
反之,若是百官清贫,又因为帝王严厉而小心翼翼,民间的聪慧之人自然不愿意当官,却又不甘蛰伏,而在那个时候,一旦生出了什么乱子,又有聪慧之人的推波助澜,朕的江山才会真正的危机四伏!”
听到德庆皇帝的这番道理,赵俊臣连连点头,深表赞同。
这些日子以来,赵俊臣一直潜心研究传说中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期间也确实捉摸出了一些道理。
其中一条,就是统治者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往往会将智慧和财富分离,让真知者不能拥有巨富,使巨富者不能成为真知,而两者一旦兼具,就会让人不满足于现状,并会成为祸乱的苗头——而所谓科举,其本质上就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至于朝廷里的清流与贪官的对峙,也是这一理念的另一种实践。
不过,在德庆皇帝面前,赵俊臣的身份是“弄臣”、是“佞臣”,这样的人不应该有太高明的见识,刚才为了宽慰德庆皇帝,赵俊臣已是有些展露锋芒了。
所以,听到德庆皇帝的这番道理之后,赵俊臣先是“愣”了片刻,然后才连连点头,大赞道:“陛下高明,这番道理,古往今来怕是没几位帝王可以捉摸明白,陛下果然是千古圣君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