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6章 再次启动收购(两章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66章 再次启动收购(两章合一) (第2/3页)

台省电影。

    像1977年,香江电影市场总票房,排名第一的是来自台省的《笕桥英烈传》,香江总票房达到了1159万港币,上映时间竟然才13天就达到了!

    第二名的也是来自台省的,叫做《南拳北阀活阎王》,香江总票房是824万港币,但是上映时间达到了37天!

    第四名也是台省的,叫做《铁金刚勇破海底城》,香江总票房527万港币!

    香江本土产的电影,前五中才占了第三名和第五名。

    分别是第三的《俏探女娇娃》,香江总票房770万港币,第五的《发钱寒》,香江总票房505万港币。

    而今年,已经过了四分之三时间了,电影市场比之1977年还萎缩了一大截。

    到目前为止,票房最高的是许氏兄弟的《卖身契》,香江总票房782万港币。

    第二名的就掉到了412万的票房,还是台省拍摄发行的。

    但是第三和第四名分别是401万和396万港币的票房,都是台省产的电影。

    由此可见此时香江电影确实处境不佳,香江电影的黄金时期还未来临。

    按照估算,今年香江电影市场总票房有个1.5亿就烧高香了,对比去年,足足萎缩了25%!

    难怪家族从二十年代就开始从事电影行业的邵老六会想要退出电影制作市场,只经营院线。

    如果夏禹不知道后世的情况,看到这种数据,还真有可能会被劝退。

    但是夏禹知道后世的情况啊,这种时候反而是好时机,有利于他入场!

    单部电影票房不高,赚不到什么钱,那就赚院线的钱!

    管你拍电影会不会失败,开院线基本是稳赚不赔的!

    现在院线都是施行保底费制度,是彻底偏向院线的,这种制度执行了几十年。

    举个例子,假如制片方拍了一部电影,要是包下了一条院线,要是一周保底费用两百万,如果一周票房正好达到了两百万,那么这两百万全是院线方的,交了保底费,制片方拿不到一分钱。

    要是一周票房超过了两百万,超出的部分才是电影发行公司的,发行公司再扣一部分,才是电影制片方的。

    如果一周票房低于两百万?

    那么不好意思了,制片方拿不到一分钱票房分成,不仅如此,缺了多少必须补回来,不然别想拿走电影拷贝。

    也正是因为这种制度,院线方的话语权十分大,制作方普遍低声下气。

    不仅如此,许多电影拍摄出来后,制片方对电影没信心,所以干脆宁愿影片烂在仓库里,也不拿来电影院放映,因为放映了有很大几率会赔的更惨,不仅要赔电影制作费用,还要赔影院保底费用。

    当然,也因为这种情况,院线的生意也相对冷淡,有时候一些院线都没什么生意。

    虽然院线公司基本稳赚不赔,但是赚的也不会多。

    甚至有些很偏僻的独立影院,甚至可能会亏本,只因没有客流量,也没有电影发行方找上门来。

    “咚!咚!咚!……”

    夏禹眯着眼睛,中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子发出声响。

    “看来还是得从院线方面入手,先抓住话语权,不然要是冒冒然进入电影行业,很有可能会被联手抵制,邵老六是肯定会这么干,嘉禾估计会怕我进来用资本搅局,也会抵制我。”

    “没错,就从院线入手,有了院线,什么都好说!”

    电影产业的三个基本要素:制造、发行、院线。

    其中院线虽然处于电影产业的最下游,但却是电影产业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分量和话语权比制作、发行重了不知多少倍。

    院线是重资产运营,门槛十分高,再想搞出规模,投入更是大,不是谁都玩得起的。

    但是对知道香江地产行业市场的夏禹来说,进入院线市场,除了增加话语权,同样是一个不错的投资。

    买下现在的那些电影院和戏院,连地皮一起买,长久来看,绝对稳赚不赔,还能为自己的电影事业作为强助力。

    至于电影制作公司,收购或者入股一家就可以,多简单的事!

    比如这家思远影业就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